國內

機制-48億投資,10萬個就業崗位,莫迪熱情接待了一位華人企業家

來源:網易 ?

2023-09-11 13:47:02

印度正想方設法拉攏蘋果產業鏈。

根據報道,本周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訪問印度,并與印度總理莫迪會面。

據微信公眾號“牛彈琴”,鴻海集團隨后發推,這樣說:

劉揚偉董事長正在印度訪問,今天我們與尊敬的莫迪總理舉行了熱情的會面,向他介紹了我們在該國取得的良好進展。富士康將繼續在印度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讓我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能夠共享、協作和繁榮。

莫迪隨即轉發了這條推特,然后說:我和劉先生的會面很愉快,我們的討論涵蓋了加強印度科技和創新生態系統的各種主題。


圖片來源@HonHai_Foxconn

彭博社3月3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富士康決定再投資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8億元),在印度班加羅爾市新建一家工廠,生產蘋果iPhone的零部件,還生產蘋果產品的耳機。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這家新工廠,可能還將生產富士康新增電動車的部分零部件。這也是富士康在印度的最大一筆投資,預計將很快為印度創造約10萬個就業崗位。


先來鄭州,再到印度

據財聯社報道,據媒體周五援引印度高級官員報道,作為蘋果頭號供應商,富士康計劃擴建臨近欽奈的工廠,目標是在2024年實現年產2000萬部手機,并將員工人數翻三倍至10萬人。公司還計劃在卡納塔克邦南部,以及印度第四大城市海得拉巴新建代工廠,用來生產iPhone等設備。

除了代工外,富士康還準備在印度建設碳化硅加工廠和芯片封裝設施,用于發展半導體事業。當然上述計劃目前還停留在權衡階段,最后的決定可能會發生變化。

劉揚偉在與印度電子信息化部部長阿爾克什·庫馬爾·夏爾馬(Alkesh Kumar Sharma)的會談中,雙方也討論了印度政府希望在2026年打造3000億美元電子制造和半導體產值的目標。

印度官員上周曾透露,富士康與印度Vedanta集團已經確定在古吉拉特邦的Dholera特別投資區建立半導體和顯示器制造廠。根據兩家公司去年與古吉拉特邦簽訂的諒解備忘錄,投資規模將達到1.54萬億盧比(約合1300億人民幣)。這不僅是印度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企業投資,也將是印度的第一座半導體工廠。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周的印度之行前,劉揚偉訪問了富士康鄭州廠區。

據河南日報報道,2月22日上午,省委書記樓陽生與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揚偉一行在鄭州舉行工作會談。省長王凱出席。

據鄭州發布報道,2月22日下午,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安偉會見富士康科技集團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揚偉一行,雙方就進一步深化合作進行對接洽談,達成廣泛共識。

劉揚偉感謝鄭州市對富士康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他表示,鄭州發展前景廣闊、經濟活力十足,富士康深耕鄭州多年,對鄭州充滿感情,對未來合作發展信心滿懷,將繼續積極融入鄭州發展,加速合作進程、加大對接力度,朝著互利共贏的目標穩步邁進。

據鄭州富士康官方微信,在2023新春動員大會上,劉揚偉表示,會在河南持續投入、長足發展,再大的困難我們都一起經歷過了,再創輝煌,我們一定做得到!


圖片來源:鄭州富士康官方微信


手機殼良品率只有50%

但蘋果在印度擴張已是大勢

富士康擴大在印度投資的一個重要背景是,蘋果表示,將在2025年時爭取在印度生產超過25%份額的iPhone。而印度媒體更加樂觀,希望2025年后,印度生產的iPhone可以占到50%以上。

除了富士康,還有至少有2家蘋果的全球供貨商在印度組裝iPhone,包括緯創與和碩。

看起來,蘋果對在印度擴大生產,已志在必得。但豐滿的理想,還是被現實澆了一盆冷水。

據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一位知情者稱,在蘋果供應商印度塔塔集團(Tata)位于霍蘇爾(Hosur)的一家手機殼工廠,從生產線下來的元件中只有大約一半合格,能最終被送往富士康,后者是為蘋果組裝iPhone的合作伙伴。

和蘋果追求的零缺陷目標比起來,50%的“良率”是很糟糕的。兩位曾為蘋果海外業務效力的人士表示,該工廠在按計劃逐步提高工人熟練度,但前方道路漫長。

貝恩(Bain)咨詢師Jue Wan表示,蘋果向印度的擴張處于初步階段。“規模和鄭州工廠不可同日而語,所有人也都承認不會有一樣的效率,但重點是這件事發生了。”

一位曾參與蘋果業務的人士表示,在印度的擴張之所以進展緩慢,部分是由于物流、關稅和基礎設施方面的原因。這位人士表示,蘋果向東南亞地區的轉移就進行得更順利,這得益于該地區10個國家之間有一項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

代工電子行業咨詢公司Venture Outsource總裁馬克·策特(Mark Zetter)表示,這種散漫多年來一直是一個問題。

五年前,策特為印度智庫Gateway House做研究時發現,代工制造商“經常聲稱自己可以滿足(電子產品行業客戶的)任何需求”。但事實上,它們“在簽署協議后對客戶的擔憂反應遲緩”,而且面對變化時“缺乏靈活性”。

據時代周報報道,盡管存在諸多問題,但蘋果在印度的擴張已是大勢。

在今年最新的蘋果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CEO蒂姆·庫克表示,他對印度市場非常看好,蘋果還計劃在印度開設第一家旗艦店,并在印度擴大招聘規模,為未來的工廠和新興業務提供服務。

一位印度官員說,蘋果來得太晚了,“他們5年前就應該開始這樣做,這樣就能在此刻獲益了。”

樂觀者不少,咨詢公司貝恩估計,在政策支持和較低成本的推動下,印度制造業出口可能會增長一倍以上,從2022年的4180億美元增至2028年的逾1萬億美元,其中僅電子產品出口一項就將以每年高達40%的速度增長。

但目前來看,印度制造業離印度總理莫迪自2014年上任后制定的“印度制造”戰略目標(25%)還有較大差距。根據世界銀行數據,10年來印度制造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13%~17%左右。

相關新聞

牛彈琴:前兩天 莫迪熱情接待了一位華人老板

作為一國總理的莫迪,前兩天見的誰啊?

鴻海集團(富士康)董事長劉揚偉。

隨后,鴻海集團發推,這樣說:

劉揚偉董事長正在印度訪問,今天我們與尊敬的莫迪總理舉行了熱情的會面,向他介紹了我們在該國取得的良好進展。富士康將繼續在印度建立一個生態系統,讓我們所有的利益相關者能夠共享、協作和繁榮。

莫迪隨即轉發了這條推特,然后說:我和劉先生的會面很愉快,我們的討論涵蓋了加強印度科技和創新生態系統的各種主題。

僅僅是禮節性會面嗎?

肯定也不是的。

富士康在印度有大動作。

彭博社3月3日援引知情人士的話說,富士康決定再投資7億美元,在印度班加羅爾市新建一家工廠,生產蘋果iPhone的零部件,還生產蘋果產品的耳機。

另有知情人士表示,這家新工廠,可能還將生產富士康新增電動車的部分零部件。

這也是富士康在印度的最大一筆投資,預計將很快為印度創造約10萬個就業崗位。


富士康將在印度有大動作

考慮到富士康的重心一直在中國,很多外媒都不可避免對中印加以比較,彭博社認為,新建的印度工廠雖大,但與鄭州20萬工人的工廠相比,還是小。但對印度來說,這已經很不錯了,“富士康在印度新建工廠的決定是莫迪政府一個來之不易的勝利……印度有望借機縮小在科技上與中國的差距”。

根據估計,富士康在印度的新廠一旦完工,可大大增加印度境內iPhone零部件的供應,并且將印度目前iPhone生產在全球產量不到5%的占比,一下提高到10-15%。

所以,也難怪莫迪一定要百忙中抽出時間,與劉揚偉來一場熱情的握手。

事情就是這么一個事情,關鍵怎么看?

完全我個人的看法,幾點吧。

1,莫迪果然很有一套。

沒當總理前,他就積極向中國改革開放學習,在古吉拉特各種招商引資,愣是將家鄉古吉拉特打造成了印度版的廣東;當上總理后,更是大刀闊斧,現在又親自出場,引來富士康等跨國企業,意圖打造印度版的世界工廠。

2,富士康也在積極布局。

現在大舉投資印度,一是看中印度豐富的人力資源,二是也在分散產業鏈布局的風險。全球化的時代,這樣布局,有些我們可以理解;但我們更要未雨綢繆,創造更好的營商環境,避免不利的沖擊。


富士康正在積極布局 資料圖

3,外資也不要太樂觀。

很簡單,按照外媒的報道,即便富士康砸下重金,在印度代工的iPhone,短期最多也就達到15%。大頭還是在中國。這不是錢的問題,還有勞動力素質的問題,更有供應鏈便利的問題。還別提,印度關門打狗的習慣,讓多少外國投資者吃盡了苦頭,富士康未必不心頭惴惴。

4,中國的優勢無法被取代。

看彭博社近期的另一篇報道,就很有意思。標題就是《取代中國供應鏈?不要想了》,文章說,不要再說什么強大的越南供應鏈,將取代中國去拯救全球化了。根本沒法取代!為什么?因為“世界上不會有一個取代中國的新工廠,只會出現一種需要我們重新習慣的新全球化模式”

5,我們要自信更要清醒。

我們肯定要自信,中國發展到今天,種種發展優勢,越南沒法比,印度也沒法比。這也是外資繼續加碼中國的原因。但我們更要清醒,畢竟,印度越南等國也在緊緊追趕,更有成本的優勢。國際競爭,不進則退。我們除了向上提升,別無選擇。

印度在拼經濟,中國更要拼經濟啊。

新聞頭條